国家为何取消限购?一位房产从业者的随笔

投资策略 (3) 21小时前

国家为何取消限购?一位房产从业者的随笔_https://wap.fcdydaikuan.com_投资策略_第1张

说实话,很多人可能觉得政府取消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这事儿,就是一句“让大家买房容易点”那么简单。但咱们混这一行的,心里清楚,这背后牵扯的复杂性,远比想象中要多。有时候,看着一些政策出台,再看看市场实际的反应,总觉得中间隔着一层,很多人看不到。今天就随便聊聊,算是把一些零散的想法捋一捋,也给那些想搞明白这事的,提供点另一角度的参考。

初衷与现实的碰撞

最早那些限购政策,怎么说呢,出发点肯定是好的,控制过热的市场,防止泡沫,让房价理性回归,让真正需要买房的人能有机会。我记得那时候,很多城市房价涨得跟打了鸡血似的,好多人,包括我们做中介的,都觉得有点疯狂。那时候,一个小区,今天看是这个价,明天可能就涨个十几二十万,而且还抢不到。限购一出,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成交量一下子下来了,也确实给市场降了温。我当时接触的很多客户,很多都是外地的,或者家里有几套房子的,没办法再买,政策一松,他们就赶紧出手了,这说明了政策的导向性是很强的。

但是,时间长了,大家也发现了,光靠行政手段“管”着,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。比如,一些本来很有活力的城市,因为限购,人才引进受阻,城市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。我有个朋友,在某个二线城市,他们的公司想从一线城市引进一些技术人才,结果对方一看,户口、买房都受限,好几个人都打退堂鼓了。这对于一个需要吸引人才发展的城市来说,确实是个不小的阻力。还有,就是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的情况,虽然不太好明说,但一些规避手段也确实存在,市场上的真实需求和交易数据,可能反而变得不那么透明了。

更深层次一点,当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入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,房地产市场自然会有它的供需规律。如果一味地用行政手段去压制,而不是从根本上去解决供给侧的问题,比如增加土地供应,优化城市规划,让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更强,那么限购就成了一种“治标不治本”的药。在我看来,很多时候,政策的制定,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,都像是走钢丝,一边要控制风险,一边又要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,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很难找。

市场信号与政策调整

现在回过头看,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,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。当一个城市的房价从高位开始下行,成交量持续低迷,开发商资金链紧张,甚至出现一些负面新闻的时候,就说明原有的政策可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了。我们作为一线的从业者,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。比如,前几年,你想买房,得托关系,得加钱。现在呢?一些楼盘,销售人员会主动contact你,甚至打折促销。这种转变,不是凭空出现的,它是经济基本面、人口流动、居民buy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。

很多地方政府在取消限购前,都会做一些试点或者小范围的调整,观察市场反应。我也参与过一些这样的项目,比如在某些区域先试点放开,看看成交量的变化,对周边房价是否有连锁影响。印象比较深的一次,是在一个经济发展速度不错,但人口流入相对有限的城市,当地政府在取消了部分区域的限购后,确实带动了一部分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,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升,但对房价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,更多的是一个市场出清的过程。

还有一点,就是经济周期的影响。大家都知道,房地产市场跟宏观经济的关联度非常高。当经济进入调整期,或者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,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的投资和消费领域,它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经济。这时候,政府可能会考虑通过放松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性政策,来激活投资和消费,稳定经济增长。这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思路,不光是中国,很多国家在经济面临挑战时,都会审视和调整房地产政策。

潜在的风险与长远考量

当然,取消限购也不是一劳永逸的,里面也有不少潜在的风险需要警惕。最直接的,就是担心市场又一次过热,房价再次失控。我们都经历过2017年那轮严厉的调控,当时很多城市都下了重手,限购、限贷、限售,组合拳下来,市场确实冷静了很多。所以,一旦取消了这些限制,如果市场情绪被过度激发,开发商又开始盲目拿地、快速推盘,那么泡沫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我最近也关注到一些城市,在取消限购的同时,也出台了一些增加土地供应、规范市场行为的配套措施,这说明政府也在吸取教训,力求更稳健的调控。

还有一个大家不太容易看到的层面,就是金融风险。房地产行业的繁荣,离不开金融的支持。一旦市场波动加剧,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,甚至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。所以我理解,在取消限购的时候,金融部门也在同步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管。比如,一些地方在放松首套房的贷款条件,但对二套房、三套房的贷款审核依然比较严格,这是一种“精准滴灌”的思路,既要支持合理的购房需求,又要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。

而且,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,也要结合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来看。一个城市如果想要持续吸引人才,留住人口,就必须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、更完善的公共服务,以及更宜居的生活环境。房地产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。如果取消限购,是为了让更多人安居乐业,那就需要配套的政策来保障居住的公平性和可负担性。比如,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,完善租赁住房市场,这些都是比单纯取消限购更具根本性的解决之道。我有时候也会跟同行聊,觉得我们这个行业,说到底,还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,不能只盯着交易数字。

实际操作中的考量

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,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,也跟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关系。不像过去那种“一刀切”的政策,现在更多的是因城施策,甚至在同一个城市,不同区域的政策可能都不一样。比如,我们这边,一些非核心区域,人口流入不足,房价也相对稳定,取消限购的动力就比较大。而在核心区域,或者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,政府可能会更加谨慎,或者采取一些局部性的调整。我记得之前在一个城市,他们是先取消了外地户籍的限购,但保留了本地户籍的首套房限购,这样的做法,就既照顾了外来人口的购房需求,又避免了对本地市场造成过度的冲击。

还有,就是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自主权。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,其实很多时候,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市场情况,向中央申请或者获得批准进行调整的。我接触过不少地方的住建部门,他们对当地的市场状况最了解,也最直接面对市场压力。所以,政策的最终落地,往往会受到这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。有时候,我们会听到一些地方在政策发布后,又进行了一些微调,这恰恰说明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复杂性。

最后,我想说,国家为什么取消限购,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。没有人能保证每一个政策都完美无缺,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市场反馈,不断优化和改进。我们作为从业者,一方面要理解政策的意图,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政策的实际效果。在我看来,取消限购,如果能够真正地激活市场活力,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,同时又不引发系统性风险,那这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。但过程中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,也绝对不能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