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为什么要“去产能”?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

国际投资 (2) 9小时前

国家为什么要“去产能”?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_https://wap.fcdydaikuan.com_国际投资_第1张

“为什么国家要去产能?”这个问题,在一些讨论里,常常被简单化了,好像就是企业亏损、倒闭,然后政府出钱买单,一了百了。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,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,那些真正的症结,往往藏在更深的企业运营逻辑、市场信号和宏观调控的背后。

产能过剩的“病根”:不止是技术落后

讲到去产能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,“哦,那些落后产能,技术不行,自然要淘汰。”没错,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,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,比如钢铁、煤炭,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,很多设备更新换代慢,能耗高,污染也大。但我要说,产能过剩的病根,可不止是技术落后这么简单。更深层次的,是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,是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政绩观,是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,以及在特定时期,对某些行业盲目乐观的预期。

我亲身经历过一些项目,明明市场需求已经饱和,甚至出现过剩迹象,但为了完成年度投资计划,或者因为某个地方官员的一句话,新的生产线就照样上马。那种“别人有,我也要有”的心态,在很多产业都存在。而且,银行为了完成放贷任务,对一些“能吃能睡”的企业,即使明知其有产能扩张的风险,也照样提供信贷支持。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,越是容易获得资金,越是敢于扩张,最后把整个行业都推向了产能过剩的深渊。

还有,一些政策导向,在短期内也可能加剧产能过剩。比如,在某个时期,为了鼓励出口,对某些出口导向型产业给予了大量的补贴和税收优惠,结果导致了这些产业的产能急剧扩张,一旦国际市场风云变幻,这些产能就成了巨大的包袱。

“去产能”的真实考量:平衡与调整

那么,国家为什么非要“去产能”呢?我觉得,最核心的考量,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长期的产能过剩,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。首先,它会导致企业利润微薄,恶性竞争,甚至出现“多生产一吨钢,就多亏损一分钱”的怪象。

其次,过剩产能占用了大量的资源,包括土地、资金、劳动力,这些资源如果投向真正有竞争力、有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,可能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。我们不能让有限的资源,被那些低效、无效的产能长期占用。

再者,产能过剩往往伴随着高负债和高杠杆。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困难,很容易引发区域性甚至系统性的金融风险。银行坏账增加,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。所以,去产能,也是在给经济“减负”,降低系统性风险。

而且,环境保护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。很多过剩产能,尤其是那些落后产能,往往是高污染、高能耗的“三高”企业。去产能,也意味着要淘汰这些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型炼钢厂、煤矿等,这对于改善空气质量、水质,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。

“去产能”的实践挑战:不止是“一关了之”
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去产能,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,也不是简单地“一关了之”。实际操作中,挑战非常大。最直接的就是工人安置问题。一个大型钢铁厂、煤矿,一旦关停,成千上万的工人怎么办?他们的生计、社保、再就业,都是需要解决的大难题。

我见过一些地方,为了完成去产能任务,简单粗暴地关停企业,结果导致大批工人失业,引发了社会不稳定。这种“一关了之”的做法,显然是不可取的。更合理的做法,是提前规划,进行转岗培训,鼓励企业内部转岗,或者支持工人创业,为他们提供新的出路。

另外,企业债务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。很多产能过剩的企业,本身就已经负债累累。去产能过程中,如何妥善处理银行贷款、供应商欠款等,既要保全资产,又要公平处理各方利益,非常考验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智慧。

还有,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税收、保就业,可能会对去产能持抵触态度。这种地方与中央的博弈,也是去产能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。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机制,才能确保去产能的决心不变。

“去产能”的延伸思考:如何防止“死灰复燃”

去产能不是一劳永逸的。一旦某个行业经过调整,效益好转,就很容易出现新的产能扩张冲动,导致“死灰复燃”。如何防止这种现象,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。

这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。比如,加强对新增产能的审批和监管,不能再让过去的“马路工程”随意上马。其次,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让市场信号更及时、更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,引导企业自主调整。

同时,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根本出路。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,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去产能,也应该与鼓励技术改造、产业升级结合起来,而不是简单地“一退了之”。

此外,建立健全行业退出机制也很重要。对于那些长期亏损、技术落后、不符合环保要求,且没有改造希望的企业,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化退出机制,让它们能够有序退出市场,腾出资源给更具活力的新兴企业。

总结:一场“刮骨疗毒”的阵痛

总而言之,国家去产能,表面上看是减少一些工厂、一些产量,但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调整过程,是为了纠正过去的失衡,优化资源配置,防范金融风险,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这无疑是一场“刮骨疗毒”,过程中会有阵痛,会有挑战,但为了经济的长期健康,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