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医药股:实操经验分享

理财顾问 (1) 4小时前

如何选医药股:实操经验分享_https://wap.fcdydaikuan.com_理财顾问_第1张

聊到如何选医药股,很多人上来就问哪个药企有潜力,哪个新药马上要批了。这思路,有点像进了菜市场,只盯着最显眼的那个菜摊,结果呢?要么是标价虚高,要么是名不副实。医药这行当,水深着呢,不是光看个概念、听个消息就能拍板的。

别只盯着“网红”药企

我刚入行那会儿,也犯过这个毛病。当时有个药企,出了个治疗罕见病的药,一下子名声大噪,股价也跟坐了火箭似的。我当时就觉得,这公司前景肯定一片光明,赶紧追进去。结果呢?几个月后,市场对这个药的真实需求、生产成本、竞争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股价应声而落。这事儿给我上了一课:如何选医药股,不能只看当下最热闹的那个点。

很多时候,一个新药的概念再好,如果它解决的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,或者它的生产工艺极度复杂、成本高昂,那么即便审批下来,它的商业化前景也未必如想象中美好。我们得学会去拆解,这个药到底有多大的市场空间,公司能不能有效覆盖?成本控制得怎么样?有没有其他的替代疗法或者更便宜的竞争对手?

还有些公司,光靠一个“明星产品”撑着,一旦这个产品遇到点什么风吹草动,比如竞争对手推出了改良版,或者医保政策调整,那整个公司就可能陷入被动。所以,考察一家医药公司,我更看重它的产品管线是否丰富,有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、有梯队的产品布局。这样,即便某个产品出现问题,也不至于伤筋动骨。

深入了解公司的产品管线

说到产品管线,这里面也有讲究。不是说管线里产品越多越好,关键在于这些产品处于什么阶段,以及它们各自的成功率有多高。我一般会关注几个方面:

首先是临床试验的进展。一个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到患者手里,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。我会关注公司公告的临床试验数据,包括I期、II期、III期的数据,尤其是III期数据,它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那些已经公布了非常有说服力的III期数据的,成功的可能性自然要大很多。

其次,要看管线产品的适应症。有些药物可能最初是针对某个常见病研发,但随着研究深入,发现它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有奇效,这就会大大拓展其市场空间。反之,如果一个药物的适应症非常狭窄,那它的天花板就比较明显。

最后,还要考虑研发的持续性。医药行业是个高投入、高风险的行业,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,公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。我还会看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,以及研发团队的实力。如果一家公司长期不进行新的研发,或者研发投入明显低于同行,那我就要打个问号了。

财务报表里的“潜台词”

读财务报表,是如何选医药股绕不开的一环。但这里面也有很多“坑”。不能光看营收增长,还得看它的利润率,以及现金流状况。

一家公司如果营收很高,但利润率却在逐年下降,这可能意味着它的产品定价能力在减弱,或者生产成本在不断攀升。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,对于医药公司尤其如此,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能力。

还有现金流。很多生物科技公司,在产品上市前,可能看起来账面利润不错,但如果它的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,那就说明公司“造血”能力不足,可能需要不断融资来维持运营。频繁的股权融资,对现有股东来说,稀释权益是个不小的损失。所以我特别关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,这是衡量公司健康状况的关键。

对了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:商誉。一些公司通过并购来扩张,如果并购的溢价很高,就会产生巨额的商誉。一旦被并购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,或者协同效应不达标,这部分商誉就可能面临减值,直接吞噬公司的利润。

创新与仿制的平衡点

医药行业,大致可以分为创新药和仿制药。如何选医药股,也得看你倾向于哪种模式。

创新药公司,风险高,但一旦成功,回报也可能是指数级的。它们通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新药研发,需要经历漫长的临床试验和审批过程。我通常会选择那些在特定治疗领域有深厚积累、拥有强大研发团队,并且产品管线有清晰路径的创新药企。

仿制药公司,风险相对较低,利润相对稳定。它们通过模仿和改进已有的原研药来获取市场份额。我关注仿制药公司时,会看它们仿制药的技术壁垒高不高,有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,以及在一致性评价方面的进展。那些能够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,并且有能力批量生产高质量仿制药的公司,通常有不错的表现。

也有很多公司,同时涉足创新药和仿制药,这其实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策略。关键在于,公司能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,既能通过创新获取高额利润,又能通过仿制来稳定现金流。

行业政策与监管环境

医药行业是高度受监管的行业,政策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非常直接。如何选医药股,不能不考虑这一点。

比如,医保目录的调整,药品的价格谈判,都是影响公司营收和利润的重要因素。我关注国家和地方的医药政策动向,了解哪些领域的药品会受到鼓励,哪些可能会受到限制。比如,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,鼓励原研药的研发和上市,这对于有创新能力的药企是个利好。

反过来,像“4+7”带量采购这类政策,对仿制药企业来说,短期内可能会带来降价压力,但从长远来看,也有助于行业洗牌,淘汰那些技术落后、成本控制能力差的企业,让有实力的仿制药企业受益。所以,理解这些政策的深层逻辑,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
最近几年,有个趋势是“集采”的常态化,这对很多低端仿制药企业构成了挑战。它们过去靠低价抢市场,但现在集采降价幅度更大,利润空间被压缩得更厉害。这时候,你就得看公司有没有能力向中高端仿制药或者创新药转型。

管理层和公司文化

最后,也是很重要的一点:管理层。公司的经营状况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。

我喜欢看公司管理层的过往经历,有没有在行业内耕耘多年,有没有成功带领公司穿越周期。一个有远见、有担当的管理层,能够为公司规划清晰的发展蓝图,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。反之,如果管理层频繁变动,或者战略摇摆不定,那这家公司就很难让人放心。

同时,我也关注公司的公司文化。是鼓励创新,还是墨守成规?是注重长期价值,还是短期利益?一个健康积极的公司文化,往往能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,从而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。

总的来说,如何选医药股,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,需要多方面的考量。它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我们不断学习,持续跟踪,并且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别光听别人说什么,自己得多去研究,多去判断。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“网红”药企,事后复盘,很多信息其实都有迹可循,只是当时我被表面的光鲜蒙蔽了双眼。

下一篇
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