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说到‘当归亩产量是多少’,很多人脑子里就想直接套个数字,好像种地跟流水线似的。其实啊,这问题太笼统了,问出来的人,我估摸着要么是刚入行的,要么就是想给自家地算算经济账,急着知道个大概。但真要给个准数,那得看多少因素,不然说出来的数据,要么忽悠人,要么就纯属臆想。
我做这行,从陕北、甘肃那些老药材产区跑下来,跟不少老乡、技术员打交道,最深的体会就是,‘天时地利人和’,在当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最直观的,肯定得说品种。你种的是陇西的‘陇归’,还是岷县的‘岷归’,甚至是一些地方自己选育的品种,差异那可就大了去了。有些品种产量高,但有效成分可能略低;有些则反过来。这就跟问‘苹果亩产多少’一样,富士跟红星能一样吗?
再就是土壤条件。当归这东西,虽然说是‘安神补血’的好手,但对土的要求也挺挑剔。一般来讲,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是它最喜欢的。黏重、板结的土地,根系长不好,产量自然就上不去,品相也差。我见过有的地方,原来种小麦的水浇地,直接拿来种当归,那产量,简直不忍直视。人家老药农,专门挑那些山坡地、梯田地,土层深厚,有机质含量高,那长出来的当归,个头、分量,都不是一个级别的。
光照和气候也别忽视。当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,但又不能太阴暗。充足的散射光能让它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,积累养分。要是年景不好,遇到连绵阴雨,或者干旱少雨,对产量影响也是实打实的。去年我们收的一批货,就因为夏季雨水过多,后期病害稍微重了点,亩产普遍比往年少了近一成。
管理上,那更是门学问。从育苗开始,选种、催芽,每一个环节都要到位。我记得有一次,去一个合作社指导,他们育苗期没注意防病,苗子出了点问题,后面追肥、除草下了多少功夫,收成还是受了影响。说到底,当归虽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但管理不好,年年都能“拉胯”。
特别是定植后的田间管理。松土、除草,这都是基础。但更关键的是病虫害防治。当归容易得根腐病、炭疽病,还有蚜虫、地老虎什么的。防治不及时,不仅产量减,药材质量也直线下降。我见过有地块,因为没做好病害预测和防控,最后收上来的当归,烂根的比例很高,刨出来一堆“残次品”。
还有就是追肥。当归生长周期长,需要分阶段补充营养。一般在苗期、现蕾期、采收前,都会进行施肥。但是怎么施,施多少,用什么肥,这都有讲究。要是磷钾肥用了不对,或者氮肥过量,都可能影响根系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。我有个朋友,前两年就试着用了一些新型的有机肥,开始效果还可以,但后期管理没跟上,反而出现了一些营养不均衡的问题,亩产没上去,成本倒是增加了。
所以,‘当归亩产量是多少’这个问题,真的很难给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。在一些管理精细、品种优良、适宜地块,高产的可以达到三百斤甚至四百斤干货每亩。但要是遇到上面说的那些不利因素,一百多斤,甚至几十斤,也不是不可能。我个人经验,一个中等偏上的地块,正常管理下,亩产个两百到两百五十斤干当归,是比较普遍的数字。
而且,产量高的不一定就最赚钱。有时,虽然产量稍低,但如果当归的有效成分含量高,比如挥发油、阿魏酸的含量都达标,卖出的价格可能更高,综合效益反而更好。我们收药材的时候,都会看重这个。那些光看个头大、重量足,但内在品质一般的,价格上肯定要打折扣。
我记得几年前,我们接触过一个甘肃定西的种植基地,他们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栽培技术,精细化管理,加上当地土壤条件确实好,头一年试种,亩产就达到了350斤左右,而且药材检测指标也很不错,效益很高。但也有个例子,是某地引进了一个高产品种,结果由于当地气候不适宜,加上农户管理粗放,第一年就亏了不少。这说明,技术和品种固然重要,但更要结合实际的种植环境。
所以,与其纠结一个笼统的‘亩产量’,不如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,提升每亩地的产量和品质。从选地、选种开始,到全过程的病虫害防治、水肥管理,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,产量自然就上来了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