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细分领域是什么意思?”这个问题,感觉像是在问“风往哪边吹?”一样,答案看似简单,但具体到操作,尤其是落地执行的时候,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。很多人一上来就抓着“小众”两个字不放,觉得细分就是找个没人管的角落钻进去。其实,这只是理解的冰山一角,而且还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角。
我刚入行那会儿,也是这么想的。总觉得市场这么大,总有没被巨头盯上的地方。于是就一头扎进去,想着做一个“垂直”的点,结果发现,这“垂直”有时候垂直得有点吓人,下面直接就是虚空。没有市场需求,再细也没用。我记得有一次,跟几个同行聊,有个哥们儿说他要做一个专门卖“古代书简仿制工艺品”的,听着挺有文化,挺“细分”的吧?结果呢?问津的人寥寥无几。这哪里是细分,这简直是小众到只有他自己能欣赏了。
所以,理解细分领域是什么意思,第一步,得抛开“小众”的迷思。它不是要你找个没人知道的东西,而是要在某个相对广阔的市场里,找到一个别人没做透,或者做得不够好的特定人群、特定需求、特定场景。它需要的是精准,而不是孤立。
比如,大家都知道“电商”很大,但“母婴电商”就是细分了。再细一点,“进口母婴纸尿裤电商”,这就更细了。但你能说它小众到没市场吗?显然不是。关键在于,你能不能抓住这个细分群体真正的痛点,并且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价值。
说到痛点,我经常跟团队说,做任何事情,都要先问自己:我们解决的是谁的什么“大麻烦”?这个“大麻烦”,在细分领域里,会显得尤为突出。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更聚焦的群体,他们的问题往往也更集中、更直接。
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,是在一次行业展会上,看到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公司。他们当时的产品挺全的,什么都能做。但我们一聊,发现他们在“老年人远程看护”这个点上,做得特别细致。他们的产品,不仅仅是简单的视频通话,而是结合了跌倒检测、异常行为预警、甚至是简单的用药提醒。这些功能,对于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家庭来说,就是天大的刚需,就是解决了一个巨大的“痛点”。
相较于那些大而全的智能家居方案,他们在这个点上的深耕,才让他们在这个领域里有了立足之地。这才是真正理解细分领域是什么意思的体现:不是把产品线收窄,而是把对特定人群的价值点做到极致。
有了痛点,接下来就是你的“独特价值”。这有点像在说,凭什么别人要选择你,而不是隔壁那个看起来也差不多的?在细分领域,这个“凭什么”变得更加重要。
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,是关于小众运动装备的。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做运动装备的了,但我们盯上的是“定向越野”这个小众到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运动。为什么选择它?因为我们发现,这群人对装备的要求非常苛刻,轻便、防水、耐磨、还有各种GPS定位功能,市面上很多综合性的运动品牌,根本满足不了他们。而那些专业的户外品牌,又过于昂贵,而且很多功能是普通户外爱好者不需要的。
我们就专门去找供应商,研发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定向越野需求的装备:背包、服装、甚至是专门的地图夹。我们在产品上做了很多细节优化,比如背包的背负系统,我们针对长时间、高强度的越野跑进行了改进;服装的面料,我们选择了既轻便又能应对各种复杂天气。同时,我们在推广上也找到了一些定向越野赛事的组织者合作,直接把产品送到这群目标用户手里。
最终的效果,出乎意料的好。因为我们提供的是他们真正需要、且市场上别人没有完美解决的“独特价值”。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细分领域是什么意思:它是关于专注,更是关于你能否用别人想不到的方式,解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。
有些人觉得,细分领域就是为了躲避竞争。我倒觉得,这是一种误解。细分不是为了“没有竞争”,而是为了让你能在更小的战场上,以更强的姿态和更聚焦的优势去和对手较量。
拿内容创作来说,以前大家都可能写一些泛泛的科技评测。但现在,有人专门去评测“折叠屏手机的铰链寿命”,或者“特定品牌智能手表的外观设计细节”。这些内容,虽然受众相对小,但他们就是这群“极客”或者“发烧友”的核心。在这个小众领域里,你对细节的把控,对用户心理的洞察,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壁垒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公司在推广一款面向特定行业(比如精细化工)的SaaS软件。市面上也有很多通用的CRM或者ERP,但我们发现,这些通用软件在处理化工行业的特殊流程和数据时,总显得力不从心,经常需要二次开发,成本高且效率低。我们就针对性地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,不仅流程贴合,数据模型也专门为化工行业设计。在推广的时候,我们不需要和那些互联网巨头去拼用户数量,而是直接找到那些在化工领域有管理需求的企业,跟他们沟通,告诉他们我们懂他们的痛点。
所以,当我再次思考细分领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,我脑海里浮现的,是一个个精准的瞄准,是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深入洞察,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,别人难以复制的独特价值。它不是逃避,而是以一种更聪明、更聚焦的方式去赢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